宋江为何能成为梁山老大

宋江为何能成为梁山老大

上了梁山之后,宋江心里还是惦记着报效国家那点事,利用梁山这个势力作为条件就可以向朝廷讨价还价了。宋江向来注重名声,他也知道历史是由统治者来书写的,他想给后世留个美名——在朝为官,而不是臭名昭著的匪贼,所以宋江选择了招安。众兄弟聚在水泊梁山,有酒喝有肉吃,日子过得逍遥自在,为什么要选择招安呢?朝廷忙于征辽国,镇田虎,打方腊,没有真刀真枪跟梁山干过,如果朝廷大兵压阵,弹丸之地的梁山岂是朝廷的对手?这点宋江是清楚的,他在为兄弟们找一条生存之路。

宋江为何能坐上梁山头把交椅呢?我认为有以下几点:

第一、宋江有远大志向。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,并开始了逃亡。宋江虽然被迫离开了大宋官场,但他想为官之心没变,他被发配沧州后,曾独自来到浔阳楼,醉酒后写下诗歌一首:

……心在山东身在吴,飘蓬江海谩嗟吁。

他时若遂凌云志,敢笑黄巢不丈夫!

这是宋江的肺腑之言,体现了他想做大官、成大事的志向。

其次,宋江善于笼络人心。宋江通过吴用的“介绍信”,顺利结识神行太保戴宗,两人一拍即合,当即也认宋江做了大哥,两人相约饭店吃饭,聊得正欢,听到楼下喧闹,得知是李逵来了,在楼下找店主“借钱”。宋江此时还不认识李逵,戴宗把李逵介绍给宋江认识,就像现在饭局上认识新朋友一样,宋江是老大,戴宗领一个小兄弟上来拜码头,李逵欠人家10两银子,宋江慷慨相助,第一次见面就如此慷慨,李逵佩服得五体投敌,就认定宋江是今生的大哥。

第三、善于利用资源收为己用。宋江与柴进相比,宋江的钱虽然没有柴进多,但是他更懂得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,或者说他更有权谋或成本意识。比如,宋江初次见到武松时,就拉着武松就去喝酒,看武松的衣服旧了,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。而后“却得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,饮酒相陪”。这饮酒的花费自然还是柴进开销的,宋江做的是顺手人情,“借花献佛”之事。到与武松临分别时,宋江一直送了五七里路,摆酒送行,并拿出10两银子给武松作路费,然后一直目送武松远离到看不见的地方。拿下武松,宋江从头到尾不过花了10两银子和饯行的一顿饭,却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得五体投地。柴大官人庇护了武松整整一年,就算后面有所怠慢,也不会少武松的吃喝用度,在武松身上的花费岂止区区10两银子。但在武松心目中这位宋大哥的分量恐怕要远远超过柴大官人。

第四、有战略眼光和权谋。是王伦、晁盖这样的梁山一把手比不了的。他被发配到浔阳江的时候,喝了酒在墙上题了反诗:“自幼曾攻经史,长成亦有权谋;恰如猛虎卧荒丘,潜伏爪牙忍受。”俗话说酒后吐真言,在他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,把他内心最真实的东西呈现出来了。就身份来说他也只是一个郓城县的小吏,而王伦和晁盖都是中产阶级地主,他们一样对自己这样的社会身份不认同。但他与两位“前任”的区别在于,他对于梁山的未来有更长远的打算。这就是晁盖和王伦跟宋江最不一样的地方。也就是说,王伦与晁盖二人想的最多只是占山为王。而宋江从一上山,就想着梁山最终的方向和目标。

第五、在用人识人上,晁盖与宋江的水平真的相差甚远。比如杨雄、石秀2个来投奔梁山,晁盖却要砍他们的脑袋,原因只在于“这厮两个,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,因此连累我等受辱”。结果遭到众人反对,人情也让宋江做了。这岂非考虑欠妥?再说了,既然已经答应他2个入伙,就该唯才是举好生安顿,晁盖却叫他们坐在杨林之下。想那杨林不过地煞星之十五,杨雄、石秀却在天罡星之列,武艺本事相去何远?可知,晁盖实在没有识人之力用人之量,也实在不够资格当领袖。

总之,宋江是有格局之人,梁山兄弟要银子他就送银子,要女人他就送女人,所以人送外号“及时雨”,配得上他所作所为。一个人把利益都分了出去,大家当然拥戴你当老大呀!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