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仕 贞,男,苗族,1928年生,著名苗族武术家,花垣县麻栗场镇金牛村人,苗族蚩尤拳传承人,“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”。
功法奇特 自成一派
苗族武术注重武德,讲究拳、脚、心三者合一,内容丰富,分类较多。按性质可分为徒手、功法和基本理论。徒手指手脚功夫,分为基本功、演练套路和技击三部分。功法是上乘功夫,内容分为桩功、手法、轻功、眼法、脚功、药功六个方面。
苗族武术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,其演练套路分为拳术和器械,拳术基本套路有小四门、闭四门、二合拳、三合拳、女子拳中的袖子拳等。器械分为硬器械和软器械。硬器械指棍、刀、枪等;软器械有流星锤、九子鞭、竹条镖、丝帕等。此外,其每个动作均有苗语名称,民族性强;动作原始、手法怪异、结构严谨、短小精悍、技击性强。
石 仕贞 检阅弟子们练习情况
武术之乡 习武成风
苗族武术亦称“蚩尤拳”,苗语称“剖尤勾动”。该项目主要流传于湖南省花垣县金牛村,辐射全县12个乡镇和湘黔渝周边县市。 金牛村喜爱武术蔚然成风。 1941年永绥县举行武术比赛,村民张才用石宗四流传下来的七星回马枪术,夺得这次寨武的冠军。 现退休老教师石仕贞,懂得祖传秘诀,善打苗拳,曾参加全国和省州武术表演,现是州县武协会会员。 其撰写的《蚩尤拳》和《竹条镖》分别在《中华武术》杂志1985年第11期和1987年第3期发表。 现全村男女青年中善武者60人左右,一到农闲,武术的爱好者便立堂开练,切磋技艺,一片龙腾虎跃。
石兴文,出生于花垣县麻栗场镇金牛村武术世家。12岁师承石仕贞学习苗拳,谙熟苗族蚩尤拳。是湖南省著名拳师,省武协常委,湖南省苗族武术非遗传承人,国家一级武术裁判。
牢记文化 传承有道
苗族武术在旧时以家族、村寨集体方式通过言传身教进行传承,现发展为学校、机关教学传承,现有石芳仪、龙金芝、石春林等第九代传承人。
( 石兴文在假期指导孩子们学习苗族蚩尤拳,传承非遗。)
苗族武术从演练套路到实用的格斗策手,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,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个性,具有一定的科研、艺术和社会价值。
来源:湖南非遗
编辑:晶 莹
校审:廖晓菲
·END·
监制/角角
主编/麻麻
编辑/王向远 李艾家 石群方
审核/黄沙沙 尚心
更多资讯
持续关注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