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500石米相当于21吨,折合人民币13万左右,可见“捐官”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,花费十多万才能或上一个最低的官职,想要坐到“捐官”列表中最高的职位,整整需要250万人民币,许多人奋斗一辈子都拿不出来。
汉武帝时期,买卖官职变得透明,公正,同时取消了粮食改为钱财代替,不止卖文官,就连武将的职位也能花钱搞到手,不得不说有钱真的可以“为所欲为”,虽然朝廷承认官职,不过都是一些没有实权的“虚职”,很多时候即便朝廷想卖都卖不出去。
为了改变这种尴尬局面,逐渐开始放权,那些买来的官职也有了实权,不过实权还得用钱买,据记载“实权”也分为许多等级,最低一级需要17万铜钱,换算成人民币150万左右,最高一级则需要280万,可见比起秦朝来说不止买卖官职制度更加完善,价格也更高了。
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,有权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有钱,在这种“实权”的诱惑下,买官卖官十分兴盛,毕竟有人钱多了以后,就想搞点权力玩玩,况且汉武帝时期相对安定,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官僚阶层待遇十分优厚,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都会拿来给官员发工资。
当了官以后不仅有朝廷发放的俸禄,更重要的是可以捞许油水,朝廷对于买卖官职的事情并不禁止,甚至成立了专业部门进行管理,鼎盛时期,即便拿不出规定的钱财,只要有东西做抵押就能走马上任,曹操老爷子曹嵩就是因此上位。
曹嵩上面还有一个曹腾,曹腾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大太监,先后得到数位皇帝赏识,东汉年间更是被封为侯爵,家中财产数不胜数,作为养子的曹腾自然跟着发达,不仅继承了无数钱财,还继承了养父的爵位。
当时这个爵位还没有什么实际权力,因此曹嵩就想花钱搞一个有实权的大官,把目标对准了三公中的太尉,太尉这个职位可不简单,是掌管军事的高级官员,自然需要不少钱,开价1000万。
这些钱对曹嵩来说算不上什么,不过有钱的并不只有他一人,许多人盯上了这个职位,相互加价,最终曹嵩以十倍价格抢到手,不考虑金子与现金之间的换算,10000斤黄金大致相当于现在5吨,换算成人民币大约8.8亿,创造了买官的价格最高纪录。
虽然说买卖官职可以帮助朝廷解决燃眉之急,却存在很大缺点,买官之人多数不懂政治,既对辛苦读书的学子不公平,还会加剧贪污腐败现象,最终损害国家,让老百姓受苦,甚至会使整个吏治系统瘫痪,导致严重的政治问题。
?选官还是应该遵从最初的理念,选拔才能出众,可以建设国家的人,只有这样才能让付出心血的学子不会寒心,也能让真正出色的人找到用武之地。
参考资料:
【《封建时期的“捐纳”制度》、《汉朝卖官制度》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