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来说说这功高震主的韩信,汉朝建立之初,韩信因为自持功高,就被刘邦降为淮阴侯,但这韩信不知收敛还常常称病不参加朝廷会议。
话说有一日韩信经过樊哙的府邸,此时樊哙按照官位是比韩信高的,但是樊哙却以对王的礼节迎接了韩信,韩信向来看不起樊哙的出身,稍坐片刻就准备告辞了,樊哙仍以跪拜相送。韩信心里嘲笑樊哙,心想:“让我跟樊哙如此之流同朝为官,真是自降身价”这就是“羞与哙为伍”典故的出处。
刘邦平定天下以后,韩信一再要求刘邦封自己为异姓王,这无异于分割疆土,刘邦当然不会同意。此时韩信却暗中收留判臣,刘邦得知以后更是生气。
与韩信不同的是,樊哙就像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国家哪里有险情,樊哙就出现在哪里,为汉朝政局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这就是说为何樊哙能成为政治家了。
而且樊哙还时时在刘邦懈怠的时候加以劝谏,刘邦是明君,自然能够明白樊哙的良苦用心。
如此看来,樊哙的智慧大有大智若愚之象,他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夫,其智慧和政治才能是要高于韩信的,韩信之死固然有冤屈,但跟他政治上的弱智难道就没有关系吗?韩信如果虚心学习樊哙身上的优点,也不至于落得个“生死一知己,存亡两妇人”的悲惨结局。小编觉得,人人身上都有闪光点,英雄不论出处,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,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,各位看客们,你们觉得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